banner
P2N2

P2N2

P2N2代表两个正电荷,两个负电荷,而这正是氦原子的内部结构。夏荷的英文名称是Helim,来自Helium。 你可能觉得这样取名字脑洞未免太大了,但我觉得挺适合的。
mastodon

展望未來:2035年的互聯網模樣

是時候看看,2035 年,或者說是二十一世紀中前期的互聯網,應該會發展到什麼模樣了!

一、一個更加節能的、可持續的網絡#

到 2035 年,世界互聯網的碳排放量將大幅度減小,且極有可能在這之前就已經實現了碳達峰,並積極地向碳中和發展。這樣說並非沒有道理。

要造成一個更加低碳的網絡,其一是倚賴低技術、低能耗的獨立網站數量激增,並逐步取代中心化的大型網絡平台。前者數量的激增,將和互聯網風氣變得更加崇尚技術、更加開放有關,而後者數量的銳減,則和網絡去中心化運動密切相關。但總的來說,因為中心化的大型網絡平台,如某些社交網絡衰落直至消失,2035 年的互聯網之碳排放將有效降低。這並不難理解。某些大型的社交網絡,為了牟取利益,必須保持 “長期高性能” 在線,而這對資源的消耗和浪費是非常嚴重的。一個大型的數據中心所消耗的能量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幾千倍,而前者的大部分能量,都是在網絡低峰期毫無意義地被浪費掉了。在 2035 年,由於網絡風氣更加開放,以及 IPv6 的大力普及,每個人都將有權使用它們的接入網絡搭建自己的網站,而且,因為這些網站是個人的、非盈利性的,它們並不需要處理極其大的流量,也不需要保持 “24*7 在線”—— 它們可能可以一天只在高峰期在線 8 個甚至 5 個小時。而且,因為工作負載輕,它們的功耗可以很小,在極限情況下可以小至 2W,一般情況下也可以在 50W 左右正常工作。考慮到 2035 年半導體的進一步發展,這些設備的功耗可以比現在預想的小得多(因為能效比可以進一步提高)。個人博客等個人獨立網站逐漸取代大型社交網絡的計劃聽起來很瘋狂,但這將會切實地減小能源浪費,同時還附帶地提升了網絡的穩定性。

其二是新能源技術的廣泛運用。這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供電端的燃料 / 技術結構更新,發電廠將使用更加清潔、環保、高效的技術,例如使用太陽能、水能、核能發電,這樣即使是最普通的,將電源插頭插進插座的設備,也減小了碳排放量。但這是社會層面和能源技術層面上的變革,單從個人技術運用來講,新能源也可以通過 “直接” 的形式普及到每家每戶。在 2023 年,已經能看到有人使用低功耗伺服器與太陽能電池板的組合,來提供 WEB 服務。在 2035 年,這套組合想必會成為常規的配置。一個大小適宜的太陽能電池板,一個蓄電池,一個單片機大小的伺服器,便成了一個人乃至一個家庭、一個組織自由、環保地記錄自己所見所聞的感想。這兩種形式,一種側重於供電端的供電優化,反映到網絡上是網絡基礎設施,例如 ISP 交換機的用電更加環保;一個側重於用電端的合理用電,通過簡單的新能源伺服器,來低廉地運行網站服務。

其三,還要靠正確對待區塊鏈技術。2023 年的區塊鏈技術是極端浪費能源的,而且這種浪費還很難追蹤,它幾乎會快速擴散到全世界。在 2035 年,這種情況估計也不會改變,區塊鏈的設計決定了它難以成為高能效網絡。但互聯網也並不會像那些 WEB1 復古主義者所料想的那樣,真的完全倒退回以極簡獨立博客為核心的古早時代。相反,區塊鏈的使用範圍將被極大限制,表現形式也將和 2023 年的大不相同。2035 年的區塊鏈應該更加智能,不會無差別地將所有互聯網泥沙沉澱下來,同時它將被用作敏感內容的發布和傳遞,用以對抗可能的中途攔截篡改,而非一般日常生活的記錄。它作為錢包的功能也有可能被再度強化。

二、一個雲服務體系瓦解了的網絡#

2023 年的獨立博客,沒有多少是在本質上獨立的,因為它們大多都運行在雲伺服器上,本質上還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因為雲伺服器大多還依托在中心化的雲服務平台上。在 2035 年的互聯網,雲服務體系則已經土崩瓦解,由於長期的入不敷出,這一項產品將會逐漸在互聯網上銷聲匿跡。

這是怎麼做到的呢?其實要多虧了 IPv6 能夠向每個人提供足量的公共網域 IP。在 2023 年,互聯網上的 IP 地址仍以 IPv4 應用為主,且由於各種原因,即使 ISP 已經允許了 IPv6 鏈路,很多使用者仍然關閉這項功能,繼續使用 IPv4。IPv4 是來自遠古互聯網的產物,它的數量十分緊缺,且大部分都被雲服務商霸占。但在 2035,IPv6 的巨大數量,以及對它們的有經驗的得當管理,將使每個家庭寬帶用戶都有機會獲得一個,用它來建設自己的網站。這就和第一點相呼應:因為原來的巨型數據中心被切割成了無數個個體設備,現在,它們將更容易地向低碳模式轉換。

除了 IPv6,更新的互聯網協議,也有可能為雲服務體系瓦解,而去中心化的獨立網站體系建立添一把火。在 2035 年,極有可能讓 TCP 協議從互聯網上淡出,而是被某種默認加密的、更符合現代互聯網而不是戰略保障網的協議取代。可能是 UDP,也可能是另一種讓人耳目一新的科學產品。總之,那个傻傻地在瀏覽器裡輸入域名或者 IP 地址然後按回車進入網站的時代,可能就要一去不返了。

雲服務的土崩瓦解,對互聯網還有一個好處,便是有效地提升了互聯網的穩定性。在集中的雲服務中,如果雲服務商倒閉,或者發生大型災害,很多數據將永遠被去,且很多服務將陷入癱瘓。但在去中心化和獨立網站體系中,一個小意外並不會給互聯網來個釜底抽薪,而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网站消失了,仅此而已 —— 把损失降到了最小。

三、一個開放互動的網絡#

2035 年世界和 2023 年的世界,一定是完全不同的。這種不同並不局限在技術領域,而是更全面、更廣闊的全人類。社會科學的發展,將帶來一個更加開放、更加自由與平等、更加理性 —— 也就是更加崇尚技術的社會。而這勢必導致互聯網,衝在開放思想的最前端,成為一個開放互動、平等自由的意見交流場所。

先前所說的使用家庭寬帶建站,這在 2023 年看起來還很困難。但在 2035 年,這將勢必更加容易,得益於新的技術和新的入網步驟。獨立網站體系中,人們的發言將更自由、更平等,思想互動更充分,這本身就已經不錯了;而真正把網絡的開放互動強調到不可再高的高度,還需要自由軟件的廣泛應用,以及與之相對的,自由軟件精神通過教育、通過媒體,廣泛宣傳進每個人的心中。使得每一位自由軟件開發者和支持者都感受到尊重,進而把崇尚技術的氛圍自然得體地營造 —— 而這種自然得體的技術氛圍,將勢必導致更高的開放熱情。自由軟件將跨越國界、背景,將世界緊緊聯絡在一起,成為一個真正的開放、互動的網絡。

開放互動的網絡,且不僅只對網絡的技術愛好者們開放 —— 而是對所有人,從剛出生的嬰兒到耄耋老人,都空前開放。這是另一個概念 —— 網絡的互動將不僅局限於網絡,而是會侵略性地侵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在 2035,更多人買東西時,可能反而不掃碼,而是選擇刷卡,一方面是集中的雲服務平台消失之後,移動支付服務可能用起來會比較複雜,而另一方面是此時刷卡這個動作,也已經被互聯網 “侵略性地互動了”。那 POS 機已經不再是普通的平台終端,而是演化成區塊鏈網絡中的一個節點。刷卡的卡則其實是物理密鑰 —— 但互聯網最邊緣的用戶並不需要懂這一點,他們只會感到親切,感到那個不需要懂一點技術也能活出精彩的時代又回來了,從而安享自己的晚年。在學校讀書的學生們,因為他們的信息被安全地儲存在開放源代碼的系統當中,他們的父母也不用終日受各個學校的騷擾電話困擾,從而安心工作。甚至,在幼兒園上學的小孩,因為互聯網能夠免費提供更多程序,他們也能被搭載了 AI 的攝像頭監控,從而有效避免意外傷害。在這些情景下,互聯網似乎 “消失” 了,卻在暗處秘密地工作,並把它的好處以各種不起眼的方式灑入每個人的生活。這才是它最可貴的地方。

總結#

我想,這就是我眼中 2035 年的網絡應該有的樣子。它還像以前那樣,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之一,是人類生活的有力工具。但許多地方都更好了,它更穩定,它更安全,它更低碳,它更開放。然而最可貴的,還是它終於變得互動 —— 它看起來可能比以前更要 “低技術”,但這種低技術,恰巧也是一種最高級的智慧。

或許,這也是一種無言之美呢?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